雪山山脈的神秘 大雪山,位於台灣中部,是座充滿原始林與豐富生物資源的山。 由於林相完整,又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國家公園之一,在最高層級的山林保護法之下,逃過了被任意開發露營區、民宿區、果園茶園的命運,而其山林的完整與多樣性,也孕育出了大量的野生動物。據說,這裡是中部最容易遇到山羌、藍腹鷴以及帝雉的森林遊樂區,更是台灣黑熊的故鄉,每年秋末,幾乎都有大雪山一帶至山腳的谷關的台灣黑熊目擊紀錄。 然而如此完整的山林,也可能有著其他地方所看不到的神秘生物,雖然不是保育類,但可能他們族群的數量比檯面上的保育動物還要少,甚至在過去數十年,幾乎沒有完整的生態調查紀錄,若沒有遊客不小心拍到牠們,搞不好我們還不知道台灣原來有這種生物存在…… 這次調查的對象,就是在以往鮮少有目擊紀錄的台灣特有種-台灣地芫菁。 奇妙外觀的地膽 台灣地芫菁,體長18-30mm,體背藍黑色具微弱的金屬光澤,翅鞘中央並不沿著中央縫線合攏,而是基部有點交疊,逐漸向端部開叉,翅鞘僅佔腹部之1/3長,不具飛行能力,腹部大部分外露。雌、雄觸角構造不同,雄蟲觸角第5-7節扭曲膨大,雌蟲則無,雌蟲體型大於雄蟲。 據說這是一種只會出現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昆蟲,文獻記載,通常只會在冬季出現,照理講在寒冷的高海拔山區(甚至會下雪)要看到這種蟲更是難上加難,不過最近的紀錄顯示,台灣地芫菁其實在春季也還會有活動紀錄,但仍然因為數量稀少而少有生態照片與紀錄。 地芫菁是芫菁科的一員,芫菁科屬於鞘翅目,也就是說他們在廣義上:受到驚嚇時會分泌有毒液體自衛,像是常見的同屬成員-豆芫菁,與地芫菁都是帶有毒性的昆蟲,而據說地芫菁的毒性更勝一籌-同樣用皮膚接觸到芫菁科的昆蟲時,大多不會有刺激與發癢,但會有怪味,不可直接舔食。但是別名「地膽」的地芫菁,除了不能入口外,他的毒液據說會造成皮膚有灼傷刺痛感並產生水泡。 (圖為豆芫菁) 他們同時也被中醫拿來當做藥材,應用醫毒同源的道理,根據科學研究,芫菁毒素中有名為「斑蝥素」的成分,在正確的萃取與合成後具有「抗癌、治癬患、除積血」等效果,是特殊的「藥用昆蟲」。 不過,台灣產的「台灣地芫菁」,由於數量稀少,幾乎沒什麼人會去收集來製藥,這邊的地芫菁數據,大多是參考中國與日本產的地芫菁近似亞種。 除了毒性特殊,地芫菁還有極為特殊的生態,牠們的幼蟲並不像植食性甲蟲乖乖啃草或是待在腐植層吃落葉或植物,也